你的位置: 星空体育 > 音乐知识 > 钢琴技巧

「音乐派 · 名家」青年作曲家方岽清谈“拉三”

2024-05-12 21:38:09

  「音乐派 · 名家」青年作曲家方岽清谈“拉三”“拉三”被称为“世界上最难演奏的作品”是名副其实的。真实生活中的戴维在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教授西里尔·史密斯(Cyril Smith),曾形容演奏一次“拉三”在体力上的付出等于“铲十吨煤”。1909年11月,拉赫玛尼诺夫本人作为钢琴独奏者在纽约首演时,也把自己这首协奏曲戏称为“大象之作”,以比喻其庞大与沉重。从各方面看来“拉三”都是作曲家的代表作“拉二”(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的延伸,但前者的演奏难度显然大大超过了后者。

  我经常想写音乐,实际上是内心驱使我用声音表达感情,,就像我说话是为了表达思想一样。我认为,这也就是每位作曲家生命中的音乐功能”。

  钢琴协奏曲 OP. 18》和《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 OP. 30》是作曲家一生中最成功的“里程碑”式的作品,也是当代古典乐坛音乐会上演率最高的曲目之一。今年恰逢“拉三”首演111周年,手头现有“拉三”11 个版本,全部聆听一遍,作为对老拉的致敬!

  20世纪上半叶是传统音乐向现代主义转变的拓荒期,各种大胆创新的作曲理念和写作技法如雨后春笋般迸发。最具代表性的法国有印象派德彪西、拉威尔;匈牙利有巴托克;维也纳有勋伯格;俄罗斯有斯克里亚宾、斯特拉文斯基、普罗科菲耶夫等同时代数位大咖。而拉赫玛尼诺夫却独树一帜,最大化保持了19世纪的浪漫主义创作观,与当时那个“主义”迭出、流派分呈的年代似乎是格格不入。然而拉赫玛尼诺夫并不是浪漫主义的复辟者,而是一位货真价实的革新者。他在《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和《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中主要的表现手段――旋律、和声、曲式、钢琴化织体的运用及独奏与乐队的关系等方面,无不体现了他的这种创作风格。我认为,单靠这两部绝对重磅级的钢琴协奏曲,拉氏的名字便可雕刻在近现代音乐史和钢琴发展史两座丰碑的显赫位置上。

  然而,艺术家的人生自古以来都不是一帆风顺。谁也不曾料到,1897年,当24岁的拉赫玛尼诺夫满怀希望地创作的《d小调第一交响曲》,在圣彼得堡由俄罗斯音乐界举足轻重的大咖亚历山大格拉祖诺夫(Alexander Glazunov)指挥首演,遭遇失败。更有演出次日,来自圣彼得堡的乐评竟然用“现代主义者的残渣”这种字眼攻击拉赫玛尼诺夫,使得这位本来远景光明的的青年作曲家瞬间被打入谷底,一蹶不振。在经历了这次失败之后,拉氏将近三年没有再作曲,“我感觉自己好像一个患了中风的人,好久没有用头脑和手。” 拉赫玛尼诺夫情绪极为低落,甚至完全失去自信,一位朋友安排他会见大文豪托尔斯泰。在这次难忘的会面中,拉赫玛尼诺夫确实为他所崇拜的长者一番话所鼓舞:“年轻人,你能想象我的人生是一切顺利的吗?你能假设我毫无烦恼,从不犹豫,而且从未丧失过信心吗?你真认为信心总是和力量相等的吗?我们每个人都会有遭遇困难的时刻!抬起你的头,坚持你所要走的路。”

  当时的拉赫玛尼诺夫想重燃,投入作曲,但是他办不到,灵感似乎仍然枯竭。他被推介给莫斯科大学的尼古拉达尔医师。达尔医师以“催眠术”从事精神治疗并成功治疗了许多病例。而他本人恰好也是一位音乐爱好者,所以他接受了拉赫玛尼诺夫这个患者,给了老拉免费的诊治。日后,拉赫玛尼诺夫回忆这段时光说:“也许听起来不可思议,不过这次治疗确实对我帮助极大。到了夏天我开始再度作曲。就像货仓中的东西不断增加,新的乐思不断的涌现,甚至比我创作协奏曲所需的还要多。” 在达尔医师的治疗下,拉赫玛尼诺夫逐渐恢复了创作的能力,于是在《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总谱出版时,拉赫玛尼诺夫便将这首乐曲,题献给达尔医师。

  和《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艰辛曲折的创作历程相比,拉氏时隔8年之后所发表的《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就显得十分顺利。这部作品是拉赫玛尼诺夫 1907年开始着手准备创作,近两年时间,一直搁浅,直到1909年夏天,拉赫玛尼诺夫到伊凡诺夫卡乡间度假,6月6日,他写了一封信给莫洛佐夫,谈到他修改管弦乐曲《死之岛》的经过,并在信中透露:“我现在正创作那首新作品,它使我的生活更加充实,假如健康没有大碍,我将致力完成它。”这首新作品,就是《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在“拉三”乐谱的手稿上,标注有“1909年9月23日于莫斯科”的字样)这样看来,这首40 分钟的协奏曲,是用短短三个多月的时间完成的。(如此效率和高水准实在令我辈汗颜!)

  大多数人接触“拉三”这部作品,是从1996年澳大利亚首映的电影《Shine》(《闪亮的风采》 杨·萨尔迪编剧 / 斯科特·希克斯导演)中,影片围绕一个天才钢琴少年成长的故事展开,讲述了“拉三”这部在体力消耗与技术难度相当于“铲10吨煤”的作品。拉赫玛尼诺夫自己说,这首乐曲是“特别为美国而作的”。《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可以说是作者在20世纪最初十年中创作的极至。这首作品在风格上和《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基本相同,但戏剧性更强、织体更加复杂、技巧性的段落更多。最为重要的是,这部作品中呈现出强烈的艺术创新,尽管拉赫玛尼诺夫特有的忧郁气质在这首乐曲中依然明显,但色彩华丽而丰富的钢琴技法和更加宏伟的交响乐规模,使乐曲提升至一个更高的全新境界。

  在拉赫玛尼诺夫作品中,和声、节奏、力度、织体,都能与他痴迷、狂喜 、悲伤、恳求 、陶醉、时而光明、时而纠结的性格以及戏剧性的人生经历划上等号。同样星空体育,在拉氏的声乐作品中也具有这些鲜明的“色彩性”表达。通过“拉三”,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拉赫玛尼诺夫仍然坚定不移的以传统的功能性和声为基础,以三度叠置为基本的和声材料,坚持最传统的调性写法。老拉的丰富情感,大气连绵且优美如歌的旋律是他继承了19世纪浪漫派诗人——肖邦(Chopin 1810——1849)的写作传统;在狭窄的音域、级进为主的音乐进行、利用不断延伸模进的发展手法,这些与柴科夫斯基(Tchaikovsky 1840——1893)创作风格有着非常直接的继承关系;在同一中心音的静音环绕型动机、下降长过上升的特殊的旋律线、迭奏与模进相互渗透的发展手法,也隐约有一些浪漫主义晚期理查德·瓦格纳(Richard Wagner 1813——1883)的影子;而“拉三”中不断采用连续的双音、浓密的复调织体、轻快机敏的断音、大量宏伟的等复杂的钢琴织体,使得这部钢琴作品的技巧非常艰深,要求演奏者具有更精湛的技术才能驾驭完成,这又不得不让人想到另一位,在钢琴作品创作达到高峰的作曲家——李斯特(Franz Liszt 1811——1886)对他的影响。

  1909年秋天,已经声名在外的拉赫玛尼诺夫首次应邀踏上美国的土地,当金秋10月,他乘船到达纽约时,在一封写给他的朋友的信中说:“美国是个陌生而缺乏热情的地方,虽有许多杰出的交响乐团,但却毫无欧洲文化的迷人气息。如果不是为了赚些美元回去买部车子,我还真不愿离开祖国。” 拉赫玛尼诺夫在美国的行程十分紧凑,每日都在马不停蹄地赶往演奏会现场。从他自己撰写的回忆录说:“差不多有三个月的时间,每天都有演奏会,我简直快疯了。” 但是,戏剧性的一幕发生在 1917年十月前夕,拉赫玛尼诺夫竟然会选择迁居美国,而且在这个他第一印象很坏的地方,度过了余生。

  1909年11月28日,《d 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在沃特达拇洛希(Water Damrosch)的指挥下成功在纽约首演。1910年1月,这部作品又在古希塔夫·马勒(Gustav Mahler)指挥的纽约爱乐乐团协奏下,于卡内基音乐厅再度公演,大受欢迎。从“拉三”第一乐章开头的第一主题,由长达24小节的旋律所构成,就显示出令人如痴如醉的宽广和无限的发展和延续性。纽约的乐评这样写道:“这是近年来最令人兴奋的钢琴协奏曲,它的长度和演奏的难度都要求钢琴家必须具有异常的技能,她的本质,充分表现出了音乐的尊严和美感!”

  以下这些“拉三”(Rachmaninov Piano Concerto No.3)版本是我平时经常聆听的,除了几个D&G公司早年出品的里赫特版(大禾花系列),米丘利公司出品的贾尼斯版,DECCA公司

  出品的阿什肯纳齐版,和PHILIPS公司出品的阿格里奇金线版等诸多倍受推崇的“老”演奏家经典版,以下这些版本,我认为从演奏到录音到唱片封面以及内页的制作都可圈可点,在感受如同排山倒海般,澎湃的拉氏作品的同时,这几个版本对聆听硬件的考验也有着非常高的要求。

  ▲格里戈里·索科洛夫 & 燕帕斯·卡尔托特里尔执棒英国广播公司爱乐乐团 伦敦皇家阿尔 伯特大厅 1995.7.27 现场实况录音 (唱片号:00289 479 7015 GH)

  ▲弗拉基米尔·霍洛维兹 & 尤金·奥曼迪执棒纽约爱乐乐团 1978.7.8 纽约卡内基音乐厅现 场实况录音 (唱片号:7863-52633-2) ▲请参考【专辑分享#10 Horowitz 霍洛维茨 / 奥曼迪指挥纽约爱乐】

  ▲舒拉·切尔卡斯基 & 尤里特米尔卡诺夫执棒英国皇家爱乐乐团 (唱片号:DECCA 483 2368) ▲请参考【专辑分享#17 Shura Sherkassky 舒拉·切尔卡斯基】

  ▲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齐 & 安东·普列文执棒伦敦交响乐团 (唱片号:DECCA 444 839- 2)

  ▲安德烈·瓦兹 & 小泽征尔执棒纽约爱乐乐团 1970.7.27 现场实况录音 (哥伦比亚公司出品 唱片号:LP M 30059 黑胶转制)

  ▲老同学郎朗 & 尤里特米尔卡诺夫执棒圣彼得堡爱乐乐团 (唱片号:00289 479 2236 GM2)

  ▲拉赫玛尼诺夫《第二交响曲 OP.27》 列昂纳德·斯拉特金执棒底特律交响乐团 2009.9.27 现场实况录音 (唱片号:NAXOS 8.572458)

  ▲拉赫玛尼诺夫《交响舞曲 OP.45》唐纳德·约翰斯执棒达拉斯交响乐团 (唱片号:APCD006)

  ▲拉赫玛尼诺夫《大提琴奏鸣曲 OP.19》艾莉莎·维勒斯坦·克洛 & 巴纳坦 (唱片号 DECCA 28947 88416)

微站点
查看微站点
个人中心
人工客服
购物车
回顶部